世界今头条!用“非遗”打开成都的夏天

发布时间:2023-06-16 19:06:05 来源: 爱看头条

·

六月,满目苍翠,


(资料图)

繁花似锦、美景如画。

成都,人杰地灵,

巴山蜀水孕育了无数千古传承、

魅力无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铺开华美的蜀绣,

荷花绽放,

开出璀璨的夏季。

问道青城,

幽幽苍翠草木生,

探寻武功“秘笈”

......

这是成都的夏天,

一眼心动。

shu xiu

一针一线繁花流动

▲孰是景孰是绣,已难分辨

夏天,

是从一朵荷花的绽放开始的。

6月,蓉城荷花盛开,

清悠悠的水

流进布满碧绿荷叶的池塘。

成都市文化公园里

粉粉嫩嫩的荷花,

从碧绿的荷叶中伸出脑袋,

向游客述说着它们眼中的夏天。

▲图源:杨羿_YY

作为成都近郊最大的

荷花主题景区,

新津千亩荷塘是天府赏荷首选地,

此时荷塘最美时刻已来临,

眼前景色化作

“络角星河菡萏天”。

▲图源:文旅成都

荷花之韵,蜀绣之美,

一针一线,一剪一绷,

长短不一的晕针

交错成水波涟漪,

终成繁花流动的盛宴。

“丽靡螭烛,若挥锦布绣,

望芒兮无幅。”

西汉文学家扬雄的

《蜀都赋》中,

可以追寻到关于

蜀绣记载的最早踪迹。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它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

杜甫有诗云: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中的“锦官城”

就是成都的别称,

三国蜀汉时期,

成都的织锦手工业特别发达,

被称为蜀锦的

丝织手工艺品驰誉全国,

是蜀汉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蜀锦兴于春秋战国,

盛于汉、唐、宋,

为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2006年5月20日,

蜀绣成功入选

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就算时至今日,

依然有很多蜀绣匠人

在传承着这项传统文化,

他们用一针一线

绣出了巴蜀韶华,

一丝一缕记录着文化底蕴。

夏日荷花绽放,荷塘留香,

清风阵阵,正是人间好时光。

道明

zhu bian

竹编

苍苍竹林编织盛夏

阳光透过翠绿的竹叶,

洒下斑驳的光影,

漫步在竹林小道上,凉风习习,

伴随着竹叶轻轻摇曳的声音,

让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与清凉。

成都自古与竹结缘,

不仅竹品种资源丰富,

而且竹文化底蕴深厚。

游览望江楼公园,

听飒飒竹林风穿堂而过,

于竹林深处闲品茶香。

▲图源:图虫创意

在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中,

竹编“花花”登上热搜,

这便是“道明竹编”。

依竹而居,以竹为器,

崇州道明镇

以茂密的竹林而闻名于世。

▲图源:图虫创意

“山上清泉山下流,

家家户户编花篼。”

民间小令流传至今,

被誉为“竹编之乡”,

有着2000年的竹编制作历史。

据《华阳国志》记载,

远在2000千多年前的秦朝,

竹编就已经在道明周边流传,

人们取材当地盛产的慈竹,

用于制作背篓、撮箕、挑篼等

生产生活用具。

▲图源:图虫创意

在商贸更发达的明清时期,

道明竹编的品类逐渐丰富,

工艺水平也随之提高。

2014年,道明竹编

被列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源:视觉中国

是充满竹篾清香的竹编作坊,

是陆游笔下的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竹林山野间,古树环绕。

竹里闲坐,蝉叫虫鸣

青瓦屋檐下,知“竹”常乐。

成都

qi yi

漆艺

雕镂釦器百伎千工

一条巷陌一处风景,

旧院、新庭、茶酒,

吹着庭院里夏日的风,

听着门外往来的生息。

▲图源:图虫创意

在热闹的宽窄巷子对面,

有一种安静独属于

“成都漆器厂”,

成都漆艺在这里传承。

▲图源:四川非遗

成都漆艺

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

“雕镂釦器,百伎千工”,

工序众多、制作精细。

夏天,

是最适合割漆的季节。

盛夏阳光充足,水分发挥快,

三伏天里的漆呈灰色和乳白色,

与空气接触后变成栗壳色,

干燥后变成棕色,

颜色纯粹漂亮,质量最好。

▲图源:视觉中国

“漆从西蜀来。”

成都生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

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

战国时,

成都漆器遍及中国各地。

2000 年 7 月,

成都发现一座蜀国晚期的王族墓。

当时出土的最有特色的器物就是漆器。

▲图源:四川非遗 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

2006年5月20日,

成都漆艺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数千年岁月流淌积淀中,

厚重典雅、瑰丽神奇。

夏日炙热,骄阳灼灼,

一如漆器人对漆器炽热的爱,

永远心怀“漆”待。

青城

wu shu

武术

有武在蜀刚柔并济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六月仲夏,

苍翠繁茂的草木

远避红尘高卧于山中。

▲图源:图虫创意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飞流直下的瀑布,

不扰烟火却激荡于山间。

这份清幽,仙气浩渺。

“南武当,北少林,

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

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

与幽绝天下的青城山水,

成就了刚柔并济的“青城武术”。

▲图源:每日都江堰

青城武术上可追溯到

4000多年以前,

道教丹道“外活四体,内活经络,

修命强身”的功法,

是促进青城武术发展的缘起。

至唐宋时期,

青城山道教、佛教炽盛,

道、佛中皆有大量习武之人,

并带动了以青城山为中心的

民间武术的发达。

▲图源:每日都江堰

青城武术,

从武侠小说走向现实生活,

2009年,

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6月10日,

青城武术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历经千年发展,

形成了富有道文化底蕴的

集养生、修行、技击、演练

于一体的武术流派。

▲图源:视觉中国

悠然天地间,

似水灵动,如山平和,

听流水低语,与大地为邻。

chuan ju

烟火成都不止有戏

今年夏天,热情奔涌。

距离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还有四十多天,

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青年

将相聚在成都,

点燃活力盛夏。

▲图源:摄影:嘉楠

可爱的“蓉宝”

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即将成为今夏的“顶流”。

“蓉宝”是以熊猫基地

真实的大熊猫“芝麻”

为原型创作的,

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

——川剧的脸谱样式,

这是川剧

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大运会的地方特色创新体现。

▲图源:图虫创意

成都,是戏剧之乡。

早在唐代,

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一腔一调,一板一眼;

一招一式,一悲一喜。

川剧剧目,来源广泛,

有承袭于宋元南戏,

有撷取于明清传奇,

有小说、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等。

▲图源:视觉中国

川剧剧目数量历有

“唐三千,宋八百,

数不清的三列国”之说。

一台戏,一抹妆,

举手投足一段历史的厚重沧桑;

一句词,一声腔,

蓦然回首一曲佳话的千古绝唱。

▲摄影:米克

今年夏天,以青春之名,

和热情奔放的“蓉宝”一起,

将成都的魅力传递给世界。

7月28日,大运之火将点燃成都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火炬塔,

期待着全球青年运动员的到来,

点燃青春之梦,

共襄这场青春盛宴!

成都璀璨的非遗文化

穿越千年时光

经过打磨而更加美好

在这个夏天

尽情绽放

-END-

红星新闻网 爱看头条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资料来源: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非遗、又见都江堰、文华崇州 

➤编辑:韩钰宁

➤责编:董乐

➤审核:马兰

➤监制:王晋升

➤总监制:李天翔

喜欢就点个“在看”↓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